大家好,我是古法传统文字创作者 随易
,我写的所有文章都不含 AI,皆为个人思考与总结,期待与诸君灵魂交流,如果能点个关注,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这是我写的 农村现象观察
系列,只分享观察后的思考,不提供直接或间接的解决方案,很多事情都是遗憾与无奈的交织,以人事物为镜,尽量减少错误的判断,尽量避免随波逐流。
农村有个现象,非常看重后代的 出人头地
,但细想来又有些可笑,很多时候,所谓的出人头地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竟只是在钢筋水泥的钢铁丛林里通过面试求职谋得一个月入上万的格子间。
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人的自嘲:城市没有牛马,却遍地都是牛马
。
而农村孩子从 原生家庭
走出来,进入到超级城市成为牛马,也必须得耗尽力气,甚至运气才能达到,因为 原生家庭
的 内耗
太严重了。
说到 原生家庭
这个词,近来网上的讨论还挺多的,大抵就是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最初家庭。
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在一个充满了爱和温暖的地方,孩子更容易形成乐观和自信的性格。
相反,在一个压抑且满是责骂的家庭里,孩子往往会有 2 个极端,要么自卑到极致,要么叛逆到极致。
如今呢,在手机,视频和游戏的影响下,自卑和叛逆远不及十几年前,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明明同住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整个家庭毫无生气,压抑无比。
不少孩子整天以手机为乐,甚至废寝忘食,古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现代人竟然可以仅仅通过一个巴掌大小的方块之物,达到一天一顿的辟谷之境。
而当我们把矛头指向孩子时候,却没有意识到,其实真正的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出在这个混乱的原生家庭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家长和家庭,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和后代。
而大多父母却只看到孩子玩手机,玩游戏,却从不思考自身问题,把一切都归咎于孩子的 不上进
,轻则骂,重则打,毫无用处。
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做 引导
。
孩子的表现和行为,家长要做到的应该是 疏而导之
,但很多父母呢,一没有时间陪孩子,二自己也没有以身作则,刷手机的着魔程度不比小孩差,三没有忧患意识,等到小孩玩手机上头了才回过神来,此时引导已经晚了。
引导
的另一个含义,也可以叫做 以身作则
,否则孩子也会表示不服,你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让我做到?
而在这一个表象下面,还有更深的一个内耗之源,那就是:无能狂怒
。
农村家庭的 怒气值
非常容易攒起来,稍微一件小事,父母可能就会吵得不可开交。
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一下,大部分吵架真的仅仅只是一些芝麻大小的小事情,却让整个家庭蒙上阴影,给孩子的性格带来持久性的缺陷。
这种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其实还不能算是伤害最大的,更严重的是润物细无声的魔法攻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学习上的 恶魔低语
。
你要加油读书呀,否则就只能像我们一样当个农民
。成绩怎么这么差,我们这么辛苦供你读书,你考成这样
。碗怎么还没洗,饭怎么还没煮,我们干活回来还要自己煮饭
。你看某某学习成绩那么好,供你读书又有什么用
。整天只知道看手机,什么事也不会干
。等等等等...
很多这种问题,父母就是不会好好说,劈头盖脸地就是一顿责骂。或者说,他们只会对你提要求,却从不给你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成绩的问题,你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更严重的就是,你看我们这么辛苦,你学习成绩还这么差
,这种道德和精神层面的攻击,比直接的打骂更令人难受,让人陷入到深深的自责无法自拔。对于孩子来说,仿佛一切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正是这种令人窒息的原生家庭的教育问题,沟通问题,让农村孩子陷入到了无尽的内耗与折磨中,难以自拔,更难以出头。
能突破桎梏,走向城市,拥有一个暂时属于自己的格子间,还有每个月按时打款的上万收入,已是万幸。
更多的孩子,在他们长大成年之后,做着暗无天日,辛苦又流汗的工作,而他们也最终成为了父母那样的人,对下一代重复着父母对自己的 恶魔低语
。
往期文章: